我的饭馆通北宋

关灯
护眼
字体:
025 一大波吃货即将来袭(第2/2页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话分两头。


却说苏轼和苏辙翻窗而出,撑起油纸伞快步逃离“案发现场”,直到逃回兴国寺的客院里,方才松一口气。


苏轼收起伞递给弟弟:“子由,这伞就由你保管吧。”


苏辙果断摇头:“不要!万一被爹爹发现,我岂不是死定了!”


苏轼略显意外,没想到弟弟竟然反应过来了。


这可如何是好?


兄弟俩看着各自手里的油纸伞,一时之间犯了难。


扔是不可能扔的,以后还得给吴掌柜送回去呢,可留在手里便是罪证,这心里终是不安呐。


得找个地方藏起来,可是藏哪儿呢?


若是藏在院子里,如此大的两把伞,不管藏在哪儿都很显眼;若是藏得太远,又会担心被外人窃走。


正在此时,一条身影自院门前走过。


苏轼赶紧叫住他:“子中兄!”


此人正是同为“高考移民”的林希林子中,乃官宦之后,福州福清人士,年长苏轼两岁。此番进京寄应,也在兴国寺落脚,和兄弟二人不算熟,只是打过几次照面,闲聊过几句。


“子瞻、子由!”


林希走进院子里,目光落到两人手中。


苏轼正色说:“我二人不曾出过门。”


林希秒懂,回道:“我也不曾见过这两把伞。”


“不,这就是你的伞。”


苏轼微笑着将伞递出。


苏辙也做出同样举动,只是话说得更直白些:“还望子中兄代为保管,勿教爹爹发现。”


“使得!”


林希接过伞,压低声音问:“却不知是哪家的小娘子,竟教二位相公甘违令尊之命,冒雨寻欢。”


苏轼尚没什么反应,苏辙已然涨红了脸:“子中兄何出此言!我兄弟二人岂会作狭邪之游!”


“那二位这是……”


林希搞不懂了。


东京的勾栏瓦舍甲于天下,七十二正店笙歌彻夜,三千脚店红牙拍板,此间风流,实非他地可比。


是以进京赶考的考生多喜章台游宴,前有柳三变奉旨填词,今有晏几道千金买笑,俱是风流人物。


此事只是寻常,何足怪哉?


苏轼接过话茬:“圣人有云:食色,性也。食色之欲虽是人之常情,我兄弟二人独好五味。”


话虽如此,主要还是因为穷,倘若老苏家财万贯,大小苏未必不想去“高档会所”消费。


林希来了兴趣:“能令二位冒雨而往,定是非同一般,不知是哪家食肆?”


苏轼坦诚相告:“只是寻常的川饭店,在朱雀门外的麦秸巷中,恐不合林兄的口味。”


一听是川饭店,兴趣立时降一半。


“如此,便不打扰二位温书备考。”


林希执伞告辞而去。


苏洵漏夜方归,归时故意蹑足潜踪,伏于二子窗前窥看,见青灯黄卷间双影交叠,兄弟二人正秉烛夜读,不禁捻须颔首,面露欣慰之色。


《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》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