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逆袭:从每日情报开始
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1章 你小赚,我大赚(第1/2页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“今天诊所关门。“李旭一早给宋思思打电话。


宋思思惊讶道:“又关门?这个月都第三回了,李大夫,这几天大家都说你不务正业呢。“


“呃~”


李旭无语。


他知道附近的居民这么说。


昨天在外面碰到李阿姨,她也说了。


说为民卫生所被整改之后,他的诊所三天两头关门,大家都说他飘了。


李旭也无奈,情报内容和诊所开业只能选一样。


“他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。”


李旭又问,“你昨天喝药了吗?”


“喝了,比前两天喝的治感冒的中药还苦。”


“效果怎么样?”


“有点效果,但是不怎么明显,还是有些痛。”


“这种病急不得,记得今天再熬药。”


“知道了。”


……


李旭洗漱之后,前往竹竿巷。


竹竿巷是老城区一条两百米长的背街小巷。


解放前这里聚集着几家竹器作坊,如今青石板缝里钻出的杂草间,零星摆着些卖旧货的地摊。后来又建了几家买卖古董的店铺。


于是被称为风城市的‘古玩街’。


李旭在巷口的早餐铺要了碗豆浆,慢悠悠地喝着——和菜市场不同,这些摆古玩摊的主儿多半要睡到日上三竿才懒洋洋地出摊。


九点一刻,巷子里陆续支起了几个摊位。


一个卖铜钱的老头正用报纸垫着地上的露水;


旁边戴蛤蟆镜的中年人抖开一块蓝布,摆上几个沾着泥的瓷碗。


李旭装作闲逛,目光扫过每个新出现的摊位。


“小哥,看看货?“蛤蟆镜招呼道,“刚收的明代民窑。“


李旭蹲下拿起个青花碗,底足处的做旧痕迹明显得刺眼。


正要放下,余光突然瞥见摊位角落堆着的杂物里露出半截木雕——一尊两尺来高的财神像,被几个破铜炉压着,只露出个笑呵呵的脑袋。


“这些怎么卖?“李旭故意指向一堆锈迹斑斑的铜器。


“哟,识货!“蛤蟆镜来了精神,“都是老铜,至少清代的。这个香炉三千,这个...“


李旭心不在焉地听着,趁对方转身拿抹布时,拨开铜器查看那尊木雕。


积灰的表面下,榆木材质的纹理粗糙,雕工也并不精细。


看上去就像几十年前农家事物。


他仔细看了,并没有发现任何能被打开的痕迹。


但系统情报不会出错。


更何况,如果那么容易被看出来,也不会轮到他——早就被摊主发现了。


“这财神像怎么卖的?“李旭状似随意地拎起财神像。


蛤蟆镜扭头瞥了眼,心中嗤笑。


他天天卖古玩,顾客的一举一动,他都了如指掌。


眼前这个年轻人,虽然刚开始问的是铜器,但是对铜器并不在意。


反而从蹲下后,一直盯着雕像。


看样子是相中雕像了。


这点小伎俩,还敢拿出来显眼。


至于财神雕像是价值连城的古董?


绝不可能。


自己摊位上的东西,他一清二楚。


那就是个榆木雕像。


一点也不值钱。


当然,他嘴上说的好听:“嗨,这是好东西,清朝的古物。你诚心要的话,八千拿走。“


“就这?“李旭用指甲刮了刮底座,“榆木的,雕工也糙,估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里摆的东西。“


他指着几处明显的瑕疵,“这儿都开裂了,放店里当摆设都嫌寒碜。“


《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》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