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 | 目录 | 下一页 |
中午炖排骨。
李旭做的,他不会烙饼,但做菜还可以。
炖排骨时,他特意去附近的山坡上采了一些野生的黄芪和当归须。
黄芪补气,当归活血,这两味药材和排骨同炖,既能提升鲜味,又能帮助老人改善气血两虚的状况。
他将药材洗净,和排骨一起放入铁锅。
随着柴火慢炖,一股独特的药香渐渐弥漫开来,混合着肉香,让人食指大动。
“这汤......“老人吸了吸鼻子,眼睛亮了几分,“有股子药味,但不难闻。“
“加了点黄芪和当归。“李旭搅动着汤勺,“对您老的身体有好处。“
大黄狗早就等不及了,围着灶台直转圈,尾巴扫得地上的尘土飞扬。
李旭笑着先给它盛了满满一盆,狗子立刻埋头猛吃,发出满足的“呜呜“声。
不过老人牙齿咬不动肉,
他只喝了排骨汤。
昨天剩的饼,放入汤里一泡,也吃的有滋有味。
饭后,李旭搬了两个小板凳到院子里。
虽然是夏天,但山里的阳光暖而不燥,照得人浑身舒坦。
老人捧着药碗,小口啜饮着黑褐色的药汁。
“苦吧?“李旭问。
老人点点头,又摇摇头:“我还喝过比这更苦的呢。“
喝完药,
老人抽出一根李旭给他买的本地烟。
点着火,狠狠吸了一口,回忆道:“我十六岁那年,村里来了个货郎,带着一包'大前门'。那烟香啊,隔着半条街都能闻到......“
老人的回忆像打开了闸门。
他讲起年轻时修水库的艰辛,讲起三年自然灾害时啃树皮的滋味,讲起改革开放后村里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人家......
那些早已远去的岁月,在他口中变得鲜活起来。
大黄狗趴在老人脚边,偶尔用脑袋蹭蹭他的裤腿,像是在附和。
地整理好了。
就等着种子发芽,种在地里。
所以,下午没事。
一老一少,在院子里坐了一下午。
老人从小时候,讲到了近几年。
静静地叙述着他平凡的一生。
傍晚时分,李旭又熬了一碗药。
用了一块刚采摘的野生天麻。
李旭却一点也不心疼。
就像九水镇药铺老板拿出他珍藏的羌活、秦艽一样。
能让老人临终前舒服一些,值了。
“趁热喝。“他把药碗递给老人,“晚上再发发汗,明天腿能舒服些。“
老人接过碗,咕嘟咕嘟喝了。
放下碗,
老人突然说道:“后生,我......是不是不太好啊?“
一阵沉默。
李旭抬头看向老人,“您老猜出来了?”
“我虽然不懂医,但活到这把年纪,心里有数。“老人咧嘴笑了笑,“你这两天看我的眼神,跟我当年看我家老黄牛一样......“
院子里安静下来,只剩下柴火偶尔的“噼啪“声。
大黄狗似乎察觉到什么,不安地呜咽了一声。
李旭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劝?
没什么意义。
老人拿出旱烟,点火:“还是旱烟抽着够劲……人啊,都有这么一天。我就想着把种子种下去,秋天还能结出黄瓜,其实,我也是幸运的,能遇到你这个心善的后生......“
他摸了摸大黄狗的头,“我走了之后,麻烦你帮我照看大黄,它才七岁,还能活几年呢,我卡里的钱一直没动过,你拿着,到时候给大黄吃饭……”
“嗯。”
李旭应了一声。
也不知道老人听没听见。
不多时,耳边响起老人的轻鼾。
气血衰败的厉害。
已经熬不住了。
……
次日早上。
上一页 | 目录 | 下一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