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秀
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五十一章 好为之,好为之(第1/2页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若换做秦始皇、汉武帝等冷血政治生物看见长子哽咽的模样,高低得斥责一番。


好在赵匡胤不是。


赵匡胤政治能力不俗的同时,他并不冷血。


赵德秀的仁孝,让赵匡胤心中对他的父爱大增。


赵匡胤没有回应赵德秀的话,他拉住赵德秀的手,将他带往几步外的台阶处。


在将赵德秀按在台阶上坐下后,赵匡胤也一屁股坐在了更高的一层台阶上。


这君臣同坐的一幕,吓得远处的众内侍跪倒在地,不敢直视。


赵德秀也觉得不妥,他正要起身,却被一句话给拦住。


“现在开始,唤我父亲。”


这一刻起,在象征无上权力的冰冷大殿中,坐下了两位父子。


“不是为父不爱惜自己,是生活在这炼狱中,为父若不拼搏,怎能保护你们?”


因坐在赵匡胤身前,赵德秀看不见赵匡胤的神色,但赵匡胤的语气中有着许多无奈。


时势造英雄,可又有哪位英雄,是天生愿意生活在乱世中呢?


“我是一步步从尸山血海中走过来的,因为我走过,我不想你再走一遍。”


赵匡胤以父亲的关怀口吻,表达了他对赵德秀“代父出征”一事的看法。


赵德秀早知单凭孝心二字,或可让赵匡胤父爱大动,但不会那么容易让赵匡胤答应他。


以情动之后,当继续以理晓之。


既然赵匡胤让他称父亲,那他就化家为国论上一番:


“父亲,我想亲赴疆场,既是为您身体考虑,亦是为整个赵家考虑。”


当说出这句话后,赵德秀没听到赵匡胤的任何回应。


好在今日赵德秀之所以会支持亲征,有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为接下来的话奠定基础。


赵德秀斟酌用词着继续说道:


“我知父亲想亲征,一是有以天下为己任之任,二是不想兵权旁落。”


此话一出,赵匡胤伸手轻拍了赵德秀肩膀一下,示意他继续说。


见赵匡胤有所反应了,赵德秀接着说道:


“父亲是天子,天子一次亲征尚可,但亲征一事终不是长久之道。


兵权一旦旁落异姓手中,危害甚大,故建极之初父亲便让叔父担任殿前都虞候一职。”


“可在军略一事上,叔父并不尽如人意。


暂不提骑射、刀术等方面,祖父在世时曾考教过叔父,问他来日若领兵作战当如何。


叔父对之,他将设阵图以让麾下从之...”


打小就生活在一起,赵光义的一些黑历史赵德秀知道的很。


赵德秀至今还记得,当赵光义回答出设阵图对敌后,他祖父赵弘殷脸都黑成什么样了...


听到赵德秀提起这件往事后,赵匡胤发出了一声叹息。


除去这件事外,赵匡胤还想起了许多印象不佳的事。


赵光义十八岁时就跟在他身边。


那时他在禁军中几要一手遮天,赵光义身为他胞弟,为赵氏一门计,深知兵权重要的他怎可能不大力重用赵光义?


可惜给机会给了几年后,赵光义的军职还一直在下级军校边缘徘徊。


当下赵光义的殿前都虞候一职,是他为赵氏安全硬生生扶上去的,要不是宗室中实在没人...


以前没人,那现在呢?


“儿子不敢说能力一定比叔父强,但儿子愿为赵家一试。


当今之世,若无军功相伴,军职再高也是如空中楼阁。


儿子愿代父出征,是想立有军功为赵家勒住禁军这头猛虎,还望父亲明鉴。”


往昔李嗣源储君李从荣,被李嗣源加封为“天下兵马大元帅,判六卫诸军事”,明面上可谓是将兵权握的紧紧的。


《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》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