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秀
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七十二章 不要被牵着鼻子走(第1/2页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刘继业的动作并不慢。


在安排好大军后续的开拔事宜后,刘继业就亲率数千北汉精锐星夜南下。


刘继业以为他的行动相当隐秘,殊不知在他率军刚离开大营后,几乎在同时,宋军的一名斥候就从石梯山外离开,朝着壶关狂奔而去。


当六月的酷热猛然袭至,身在壶关内的赵德秀收到了关于北汉军的最新消息。


赵德秀一听说刘继业亲率先锋南下后,他心中就浮现了一个猜测。


在心中猜测急需进一步的情报验证时,田重进领着几位将官来到赵德秀身前。


“紧闭城门多日的上党城,终有运粮队伍驶出。”


听到这一则军情后,赵德秀先命卢多逊将潞州地图放到地上,而他则带着几位将官环绕着地图坐下来。


这样安排,可以让接下来的议事形象立体许多。


坐在正中的赵德秀,按着田重进递来的军情,用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道痕。


“诸位且看。


寻常运粮线路,都是依水而行,借助水路可省却大量人力物力。


上党城外就有漳水,叛军弃漳水而不用,反而绕道从北面而行,再结合刘继业率精锐先行的情报,一件事不难猜出:


这一支运粮队伍,是刘继业抛给我军的诱饵!”


从常理来说,因壶关在宋军手中,叛军为保护粮草的安全,改粮道先北行再绕路南下并非不可能。


正因如此,刘继业才会通信李守节让他将运粮队伍改道。


可刘继业不知道的是,他的行踪已暗中被赵德秀掌握。


在这一点基础上他一率军南行,他的战术意图就会被赵德秀看清。


望着地图上的指痕,诸将对赵德秀的推断尽皆认同。


既得知了刘继业的目的,有一位将领便建言道:“我军可否借此机会,主动出击击破北汉军前锋?”


前锋是一军胆气所在,若能击溃北汉军前锋,将会对北汉军的士气造成重大打击。


能做到这一点,宋军后面就会好打许多。


这位将领的策略,赵德秀曾思考过,可他认为此举不可行。


“据斥候回报,北汉军前锋兵力不下于我军。


我军若离城出击,则势必要留下兵力守城,这样一来我军兵力就会陷入劣势。


北汉军非羸弱老兵,刘继业更非寻常战将,我军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,要想击溃北汉军前锋,则必须借助地利。


或于山谷设伏,或半渡而击,这两点我们目前都做不到。


若无地利辅助,我军贸然出击变数太多,反而会让我军陷入不利境地中。”


做不到的原因,主要在于时间来不及。


当下宋军虽得知北汉军的诱兵意图,但并不知道北汉军意欲设伏的地点在何处,甚至不知北汉军的具体行军路线。


当世并未有“共享实时行程”这一功能,宋军斥候回报情报是需要时间的。


听完赵德秀的话后,田重进看向他问道:


“难道纵算我军得出刘继业意图,还依然无用武之地吗?”


田重进的声音中充满了不甘。


面对田重进的不甘,赵德秀摆摆手道:


“当然是有用的,诸位再看!”


赵德秀话音刚落,在座诸将的目光就朝他的手上看去。


只见赵德秀的手指,在潞州北面画了一个大圈。


“潞州北境多山,我军是不知北汉军会在何处设伏。


可诸位想一想,我军为何要知道这一点?


管他在何处设伏,我不吃那诱饵,不率军前往北边,刘继业纵算十面埋伏与我军何伤!”


赵德秀的话,缓缓地为在座诸将的思维打开了一扇新大门。


先前诸将都一心想着,该如何针对刘继业的策略做出预防甚至反制,但赵德秀的想法却不同:


“不要被北汉军牵着鼻子走!


《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》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