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末:我崇祯摆烂怎么了?!
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1章 税收崩坏、南北博弈,大明用奥迪双钻拖拽着两京一十三省艰难前行(第2/2页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奇葩的是,郭允厚的提议还得到了大多数官员的同意。他们认为局势紧张,先透支一下,苦一苦百姓,等到把辽东这烂摊子解决掉,一切都会好的,到时候再象征性免一免税赋安慰一下百姓就好了。


这就是大明在军事上急功近利、毫无战略定力、毫无容错性的根本原因!朝廷在强撑。但打仗哪有这样打的?王翦举全国之兵灭楚,刘邦说“胜败乃兵家常事,此非必计”。


倒是南京户部尚书毕自严很想进步,上了道题本,提出八条改革措施:


一、增加盐引,允许商人以物资折价认购盐引以补充军饷;


二、裁汰冗兵冗役,精简军队编制削减开支;


三、清查军饷虚冒,严查军队空额和虚报军饷行为;


四、开发京东水田,开垦京畿荒地增加粮食产量;


五、清查天下隐田,丈量豪强隐匿田产扩大税基;


六、兴办军屯,恢复军队屯田制度实现军粮自给;


七、编订《赋役清册》,规范税收账目打击贪污;


八、令商人运粟实边,鼓励商人向边疆运粮换取政策优惠;


虽然还是逃不出开源节流老一套,但比起郭允厚这种“鱼腩”货色,倒也像是那么一回事。


南京、北京的官员是流动的,明面上的规则是每六年同级互换,但实际情况是谁党争输了谁去南京养老,当初毕自严就是被魏忠贤弄去南京的。


朱由检正愁找不到人冲锋陷阵,如今有人跳出来,岂有不用之理?!


摆烂躺平也要讲究姿势的。如今的局面危机四伏,让他感到心惊肉跳。整个大明朝就像是坐在火药桶上,一点就炸了。真什么都不做,他还真不一定能撑到崇祯十七年。


但他为了自己的安全,也为了维持自己仅剩的那一点可怜的皇帝威严,他不能自己下场,能做的唯有四个字“应势利导”罢了。


倒不是为了面子,而是威严就等同于权力,皇帝一次次被打脸,以后谁还会听他的呢?当皇帝跟当社团话事人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。


个人毁誉倒是其次,在这种民族斗争生死存亡的关头,如果没有一个话事人扛起大义旗帜,那么后果后世人也看到了,那就是让人看了能气得吐血的南明史。


如今南直隶扛起大明税收小半壁江山,重用南京官员就是一种政治媾合,用权力换江南士绅的财力。


当然,这必然会引起北方官员的反扑,毕竟北京是他们的主场。但那不就是南北之争嘛,关朱由检这个皇帝什么事呢?让他们自个斗去吧。


《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》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