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,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
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05章:《秋水》全文背诵……(求订阅)(第1/2页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这个故事叫做庄周梦蝶。


相对于此前庄周的“无用之用”,庄周梦蝶的故事显然更为通俗,也更为有传播度。


陈凡只是将这个故事一讲,一瞬间,一众粉丝便不断的讨论起庄周梦蝶。


“庄周梦蝶,我怎么感觉这个故事也能放到我们现代。”


“嗯,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,也有过这个时候。醒来几十个分钟都还有一些搞不清楚,我到底是在做梦,还是不是在做梦。”


“那么,问题来了,我们现在是不是在做梦?”


“这个,应该不是吧,这么真实。”


“有的时候梦境比之现实还真实。”


“对,万一我们聊着聊着,你突然醒过来了,你还会觉得你不是在做梦吗?”


有的时候。


梦境与现实当真很难分析。


特别是那些无比真实的梦境。


更不用说,当你在梦境里面的时候,你知道你是在做梦吗?


由此可见。


哪怕就是生活在现实里,你怎么证明你不是在做梦?


这也是为什么庄周梦蝶之后,一度神情恍然,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庄周,还是那只梦蝶。


如果从这一点推广开来的话。


这放在现实世界,有的时候都有一种人生如梦,梦如人生的感觉。


……


“周教授,你认识一些报纸或者是杂志的编辑吗?”


“陈凡老师,您这是?”


“最近有几篇稿子想要投稿,也不知道投给谁,就问问你对于这一块熟不熟。”


“投什么搞啊,你看你的那个直播,影响力多高,直接可以到直播上将你的文章写出来。”


“不是我的文章。”


“那是谁的文章。”


“庄周先生的。”


“不管是谁的文章,直播上影响力也很大。”


“说是这么说,但我感觉,用文字表现出来,可能价值会更大一些。”


“说的也是。行,我给你介绍几家,有教育报,这是面向全国青少年的,这个体量比较大。还有中华青年报,这个是面会社会的,文艺报……”


一翻向陈凡介绍了几个报纸,以及几个比较熟的编剧。


陈凡想了想,便联系上了教育报的编辑刘志敏。


之所以联系教育报。


主要是教育报面向的是全国青少年,而且面向的还是学子。


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大,喜欢看书的,还能够有心思看书的,有条件看书的,就只有这一些学子了。


不只如此。


陈凡也明白,这一些文章在这一些学子群体当中,影响力可能还会更大。


特别是等个几年几十年这一些文章思想发酵之后,他的影响力简直是恐怖。


至于中华青年报,文艺报之类。


发行量大是大。


但很多都是机关单位硬性购买,还有很多人也不看。


哪怕有人看了,也只是随便看个一眼,也不会去深入了解这里面的意思。


……


“陈凡老师,您真是陈凡老师吗?”


“呵呵,如假包换。”


“抱歉,陈凡老师,我是太激动了。周教授向我介绍的时候,我还有些不敢相信。对了,您是有文章想发表到我们报纸上吗?”


“是的。”


陈凡点头:“你们的报纸主要面向学生群体是吧?”


“是的。”


编辑刘志敏点头:“大都是学生群体,以及家长群体。不少教师也时常追我们的教育报,有好的文章,一些教师都会当作课文与学子们一起分享。”


“那就好,我这里有一篇庄周先生写的文章,您看一看。”


“庄周,您的新笔名?”


“不是我的笔名,庄周是战国时期宋国人,他是一位思想家。他的很多思想对于我们都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,但可惜,很多人对于庄周并不是很了解。”


此前讲庄周并没有讲完。


原本陈凡是准备在快抖上继续讲完庄周的。


不过后来想想。


如果还是用故事性这样的讲法,虽说庄周也很精彩。


但这样的讲法,到底还是不能将庄周的精髓推广出去。


事实上。


在先秦诸子,百家争鸣当中,庄周是陈凡很喜欢的一位先贤。


他的思想虽然没有墨学,儒学……这一些有更多的人学习,但他的思想厚度不在这一些诸子之下。


甚至。


很多一些思想,还在一众先秦诸子之上。


而且他的一些思想,对于儒家影响也非常大。


后世儒家一系列的思想,都有参考庄周的思想。


所以。


面对着庄周,陈凡准备用文字的方式,向世人传送,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的一位先贤。


……


“主编,主编,我们教育报要火。”


“小刘,都30好几的人了,还能不能淡定一些?”


“主编,主编,我淡定不了啊,我们教育报真的要火。”


“火什么啊,你是不是打什么鸡血了。”


教育报主编瞪了一眼刘志敏。


他担当教育报主编这么多年,对于教育报的情况比谁都清楚。


看起来现在教育报发行量确实很大。


但教育报早已经没有当年的地位了。


特别是随着互联网,智能手机,各种媒介的推出。


教育报虽然还有不少人看,但如果不是上头压着,还有没有多少老师阅读都不知道。


更不用说,那一些学子了。


“不是,主编,我跟您说,陈凡老师给我们教育报投稿了。”


“陈凡老师,哪个陈凡老师?”


“您说有几个陈凡老师?”


“你不会说那位国学大师陈凡老师吧。”


“就是他。”


刘志敏仍是无比的激动:“您看,这是他投稿过来的文章。”


“我看看。”


《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》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