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着荒田回过去
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32章 ,小迷弟(第1/2页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“同志!你好!”


看着一堆聚集在一起的青年学生,杨小乐过去喊了一声。


这里是定边县的聚集点,这个他已经通过聊天知道了。


因为定边虽然属于YL市,但是离延A更近一些,而且榆林也属于延A。


一个男青年看着的笑了笑:“你好!有什么事情吗?”


口音带着一丝丝的江浙沪一带的味道。


杨小乐笑道:“麻烦请问一下,定边县的知青是在这里集合是吗?什么时候出发?”


对方看着他也穿着一身的绿军服,以为也是知青,摇了摇头:“估计快走了,不过你得问问带队的人。在那呢~”


杨小乐顺着他指的人,看了一眼,点了点头:“好的,谢谢。我去问一下。”


说完,向着那边几个人走去。


一共三个人中年男子在那里抽烟聊天呢!


“同志,你好!”


杨小乐过去打了個招呼。


三人打量了一下他,好奇的看了看,其中一人开口说道:“你好,做甚?”


杨小乐见状掏出烟来给几个人递了过去。


“同志,我弟弟在定边这边插队,我想跟你们一起去定边,不知道行不行?这是我的证明!”


一边说,一边将证明拿了出来。


来了自然要带一份证明。


这个对他来说自然不是个事情。


对方接过去看了看。


随后将东西还给了他:“可以,不过你要等一下,还有车子莫到,这都晚点三个小时嘞,等人到了额们就出发。”


这才接过烟来。


杨小乐给其他两个都散了一根,这才问道:“同志,怎么称呼啊!”


“哦,额姓熏,你叫额熏干事就行嘞。”


听到这话,杨小乐眨巴了一下眼睛。


这让他想到后世熏悟空的孙,好像就是陕甘这一代的吧。


怕听错了,问了一下;“孙悟空的孙?”


“哎,堆!熏悟空的熏。”


杨小乐嘴角抽了一下点了点头:“好,孙干事,那我在这等伱们。”


对方点点头。


杨小乐见状也就离开了原地,来到知青附近。


“同志,听口音,你是咱BJ的吧!”


思绪间,有个青年对着他问了一句。


杨小乐看了看对方,年龄大概二十左右,笑着点了点头:“嗯,BJ的,你也是啊!”


“是啊!我们几个都是,我们是4中的,我叫周远,你是哪儿的啊!”


“哦,我八中的!”


和尚4中,杨小乐自然是清楚,而且当年和6中,以及他们8中,被称为468中学。


城外是以清华附中为首,而城内自然是他们三个中学为首。


这难得碰到老熟人,自然是多聊了几句。


而且对方也是高三的学生。


对方在那里嘀咕着:“哎,你们学校,我知道,一个陈晓陆,一个姚波,这几个人当年可风光了……”


而旁边也有人在那里说着:“哎,他们还有一个,红八连,连长叫杨小乐,陈晓陆和姚波两个主外,杨小乐主内,也是不得了的人物啊!”


这话,听的杨小乐感觉怪怪的。


只是笑着点了点头。


而此时周远这才想起来问他的名字:“哎,对了,忘记问你叫什么了呢!”


“哦,姓杨。”


“杨知青啊!你认识杨小乐吗?”


“嗯,见过。”


……


几人在那里闲聊着。


这年头车子晚点很正常,今天还不一定能出发呢!


好在一个小时以后,四点左右,乌央乌央的人从车站里出来了。


整个广场乱糟糟的,吼叫声此起彼伏,都在找自己的队伍。


而定边县这边经过乱糟糟的集合,清点人数。


最后五十多个人统一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卡车。


杨小乐经过同意的,自然是跟着一起上了车。


两辆解放大卡车。


“哎,杨知青,快来!”


周远占着位置对着他招呼了一下,杨小乐自然是跟着坐了上去。


天冷,车子后面被一层油毡布给遮挡了起来,也看不到外面的情况。


里面黑黑的,只有缝隙透光。


同样的也透风。


杨小乐坐那里,看着都是一脸兴奋的众人,笑着问道:“对了,去那里要多久?”


这都五点多了,还有一两个小时天就要黑了。


肯定到不了。


“估计要后天才能到县城,我们这一路说是要经过志丹和吴起县,晚上我们在志丹县休整,明天早上直接去定远县。等到了县里,公社来接人,然后在公社里还要让大队来接人。”


杨小乐点了点头。


这还是有人接的情况下。


二三百公里的路能是要三天的时间。


不过想想自己待的东北也是一样。


随后安静的在那里待着。


这一路上该唱的唱过了,舟车劳顿的,就算是青年也没什么太大的精神头折腾。


而且这车子开出火车站十来分钟,就开始进入颠簸的状态。


80多公里的路,愣是开到了晚上十点半,才算是到达目的地。


在县安排的仓库里,吃了一点稀饭和馒头。


在那里将就着对付了一夜。


第二天早上天微微亮,众人就被叫了起来,拿上几个馒头,上车继续出发。


下午一点,车子到了县城。


到了地方自然是和以前他去插队的时候一样,各大公社安排接人。


杨小乐去的公社这次没安排人。


没有导航,他自然也摸不到地方。


好在找了一个车队商量了一下,先去对方的公社,因为对方的公社距离喜子所在的东窑公社只有三十公里的路。


和周远道别,上车继续前进。


下午三点半左右,车子到了公社。


还剩下三十多公里的话,就得靠他自己了。


杨小乐打听了一下大概的方向,便告辞独自一人来到公社隔委会这边。


来这里自然是去看看这里的地图了。


有大概的地图,不会偏差太大。


悄悄拿走一张县城的地图,他这才按照地图大概的位置前进。


出了公社,四周高低起伏的高原地带,在寒冬下显得特别萧条。


各种枯草交织在山坡山顶上。


也不全是山。


有的是塬。


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。呈台状,周围陡峭,顶上比较平坦。


人和车子则是行走在下方的沟壑里。


看完了风景,瞄准方向,按照地图大概的距离前进。


他自然不会完全按照地图来前进。


有的人和车需要绕行的地方,他直接从塬上穿过。


站在塬上,看着附近的地貌给人一种很苍凉的感觉。


路上也碰到了一些人。


没有交流。


一个小时以后,看到不远处有人影子,他悄悄的出了空间,背上了自己的大行囊。


免得碰到喜子的熟人。


“几位同志!”


此时已经四点多了,过来的是五个知青,三女两男,正用板车拉着刚刚砍下来的柴火走路。


几人相互看了看,其中一个男生站了出来;“你好,有什么事情吗?”


“你好,我想问一下,这里是不东窑公社?”


按照距离,应该差不多了。


几人相互看看,点了点头:“嗯,这里就是东窑公社,你干嘛的?知青吗?”


看着有点不像。


“不是,我来找我弟弟,他在东窑公社白柳沟村6队插队当知青。”


几人狐疑的看了看,:“6队的?这里就是白柳沟,我们是2队,6队离这里挺远的。”


听到居然是一个大队的,他一阵高兴。


《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》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