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富自由,从月入三千开始
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92章 捐款(第2/2页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以及一些校友想和高远套近乎,所以留了下来。


此时的高远正在浙大的会议室。


昨天的时候高远向浙大捐赠100亿,已经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
今天正是签署捐赠协议的时候。


会议上,黄校长代表浙大隆重致辞,欢迎高远向浙大捐赠。


而后,黄校长询问高远对于这次捐赠有没有什么其他想法。


比如说设立以高远名字为主的助学金、奖学金之类的。


“黄校长,这100亿的使用方向,我是这样想的。”高远开口说道,“其中的10亿用于支持学校的发展,比如为学校购买一些先进的设备机械,成立一个总价值3亿的助学金。”


“我大概算过,银行大额存款能给到4%左右,也就是每年1200万左右,按照每人5000块的额度,为2400位学生提供助学金,帮助他们完成学业。”


这2400位学生中,包含了本科、硕士还有博士。


浙大在校生一共6万人左右,会有近二十四分之一的学生获得助学金,几率还是很高的。


“剩下的90亿分成三部分,分别投资到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芯片这三方面。我们远方集团可以与浙大合作,成立远方班。”


“只要是从远方班出来的,考试优异的,可以到远方集团工作。”


这算是另类的校企合作。


帮助浙大培养人才,还可以提高浙大的就业率。


高远有自己的顾虑,华夏国在这方面的人才还是太少了。


科技界整体上还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,一比一的话,华夏国不会输,但是华夏国面对的可是数十个西方国家。


这些西方各国沆瀣一气,在多种层面上针对华夏国。


所以必须要大力培养出自己国家的科研人员。


虽然有忠诚卡,但是高远仍旧有些不相信挖来的那些西方国家的人。


他希望远方集团以后的中坚力量全是华夏国籍,甚至是浙大出来的。


听到高远的要求后,黄校长悬着的心放下了。


他还以为高远会提一些越矩的要求,没想到居然只是科研方面的。


这就好办了。


“没问题!”黄校长一口答应了下来,“助学金这件事儿,我们会尽快办,至于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芯片这三个专业,除了高远同学赞助外,我们浙大也会大力支持的。”


这三个行业代表着未来的方向。


尤其是芯片技术,一直被国外卡脖子。


虽说国内已经研发出来了芯片,但是与国外的芯片比,还有很大的差距。


要迎头赶超,突破西方国的封锁。


“我打算成立三个远方班,每个班招收六十人左右,这六十人的高考成绩最低要排在各省前五百。进入远方班后,设计出独树一帜的教学制度,从国内外聘请学术大牛来辅导、授课。”


“科研方面,和远方集团深度保持一致。”


只要有钱,那些学术大牛会很乐意的。


至此,高远来浙大的大部分目的达成了。


“还有一件事儿,黄校长,我打算在浙大学些一段时间。”高远说道,“自从毕业后,深感自己知识匮乏,想要和一些大佬们深入交流一下。”


所谓的大佬自然指的是那些院士们了。


普通老师可教不了高远。


那些院士在行业内深耕多年,在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


与这些院士交流,高远获益匪浅。


另外,高远还想和这些院士打好关系,最后让这些院士来远方集团兼职,必要的时候出力解决远方集团的技术难题。


“欢迎之至!”黄校长连忙说道,“本来我还想聘请高远同学担任我们学校的名誉教授,替工商管理专业以及MBA班的学生授课。”


“没想到你也有留在浙大的想法,这样吧,我下午……不,我会议结束的时候,就会让人去给你安排住宿的地方,教授级别独栋别墅的标准。”


“另外呢,您可以自由选取课程时间。”


不说别的,如果把高远担任浙大名誉教授这个消息放出去,恐怕今年就会有不少考生报考浙大。


这可是妥妥的招生金子招牌啊!


招生办能省不少力。


再加上高远捐赠浙大100亿,招生办几年都不用干了。


“我主要还是想和一些科研方面的教授学习、研讨。”高远说道,“MBA的课程,我有时间了回去讲几节的。”


“没问题!以伱的时间为准。”


黄校长说道。


只要高远能答应下来,比什么都重要。


……


接下来,捐赠仪式正式开始。


在学校高层和媒体记者的关注下,高远与古都大学的黄校长签订了捐赠协议。


“咔咔咔……”


那些记者按动快门,定格了这一瞬间。


没过多久,这一幕就出现在了网上,让国内其它高校的校长都羡慕的不要不要的。


学校出了这么一个名人,还真多是学校的福气。


京城清北大学。


王校长看完这个新闻,立刻打出了一个电话,希望能把高远聘请到学校做一个客座教授。


他却不知道,浙大的黄校长早就把这些安排了,高远注定是不会去其他学校的。


捐赠仪式结束,一群记者全部围了上来。


“高远先生,请问你为什么捐赠100个亿给浙大?”


“高远先生,您捐赠了这么多钱,对此事有什么想法吗?”


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,浙大黄校长干脆征求了高远的意见后,在学校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。


(本章完)


《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》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